2月24日拂晓,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启,包括乌首都基辅都遭到俄空降兵奇袭,照网络说法,乌克兰几乎遍地烽火。但24小时过后,从官方媒体到个人显示,仓促应战的乌克兰军队已出现有组织抵抗,而俄军重兵集团攻击矛头也愈发清楚。很明显,俄军主攻方向并非基辅,而是军工城哈尔科夫,那里的抵抗也最为激烈。不妨大胆预测,乌克兰的命运,很可能取决于它的归属。

与俄军奇袭基辅的爆炸性相比,哈尔科夫一开始没引起外界关注,倒是俄社交媒体VK反复出现“哈尔科夫:6小时”“6小时:哈尔科夫”这样的“网友接力”,透露出别样的含义。原来,近百年来,莫斯科至哈尔科夫的“6小时卧铺车”是许多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深刻记忆,“睡一觉就到”是两国民众话语里有名的“梗”。

实际上,从沙俄时代起,哈尔科夫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和煤铁富集地,注定是东欧数一数二的重工业中心。以蒸汽机车制造起家的哈尔科夫莫洛佐夫设计局和马雷舍夫机械厂,从一战时期的沙俄铁道和矿山机械生产地,到苏联时代以坦克、车用柴油机著称的军工城,始终带有“神圣”的气质。美国《石英》杂志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刚爆发时就提到,尽管俄罗斯支持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民兵造反成功,但继续效忠基辅中央政府的哈尔科夫将是他们“永远的痛”,因为从苏联时代继承下来的产业链条上,主要为哈尔科夫提供能源和初级产品的顿巴斯两州就丧失了原料市场,并且无力获得那里的终极工业和消费品。更棘手的是,哈尔科夫控扼俄罗斯莫斯科到黑海北岸的铁路中枢。因此,无论俄罗斯还是顿巴斯政治实体,夺取哈尔科夫是“既现实又迫切”的目标。

正如已确实的消息,俄乌围绕这座城市的争斗都很坚决。24日晨,美国CNN记者在俄罗斯别尔哥罗德郊外遥望俄军发射“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从发射轨迹看,主要飞向正南方向,再集合乌境内的网友时间点及视频反馈,这些导弹被证实主要击中哈尔科夫及其西北面的苏梅尔,两地长年组成的军工综合体,像苏梅尔钢铁厂从过去苏联时代生产天然气管道(至今俄罗斯输欧天然气的“友谊”管道仍系它的产品)到后来能生产125毫米高压滑膛炮,为哈尔科夫改造和生产坦克提供了便利。据中国在哈尔科夫的一位公民提到,24日整天听到的爆炸声以及烟柱,主要集中在马雷舍夫厂方向,无疑证实了相关判断。

具体到地面作战,画面证实俄军最精锐的近卫坦克第1集团军部队在24日凌晨跨过乌克兰陆上口岸霍普托夫卡,扑向哈尔科夫,能辨认出来的主攻师居然是赫赫有名的近卫坎捷米罗夫卡4师,该师长期配置在莫斯科郊外,也是红场阅兵的常客,派这支“御林军”参战反映了俄方决心之大。但俄罗斯狂热人士所期待的“6小时进城”没能如愿,约在当天0900时许,俄军被乌军迟滞在哈尔科夫以北20公里处的杰尔加奇镇利普齐村,双方围绕公路旁建筑物和十字路口展开反复争夺。特别是一个标注“格拉夫斯克”的路牌旁边,出现在接近一个整连的俄式T-80BVM坦克及嘎斯-66卡车被毁的视频,经辨认它们都属于俄近卫4师下面的摩步第423团,明显是被伏击于路边丘陵地带的乌军用反坦克导弹击毁的,一些坦克的炮塔都被炸飞。另外,乌国防部还发布俘虏两名俄罗斯士兵的照片。

就整体看,乌军在哈尔科夫的驻军并不多,主力是政府军机步第30旅(一说72旅)和两个步兵营,外加500人规模的国民近卫军基辅罗斯营,主要武器T-64BM坦克、BTR-4轮式装甲车和D30榴弹炮,为他们提供掩护的S-300PS地空导弹营已遭俄军先发制人打击,目前暂无反击报道。当前激战最甚的哈尔科夫东北面,双方主要争夺铁路会让站和公路控制权,乌军的近战显得颇为积极,不少军人携带拿重机枪管改造的简易反器材步枪,在沿街房屋内掏出小洞作为射击孔,它能在500米开外能击穿15毫米的钢板,可直接穿透墙壁,达到一击毙命的效果。同时,乌军为避免俄优势炮兵威胁,反复利用工业区千余座厂房、围墙、仓库和商店隐蔽转移,每次行动的也多是20人以下的小分队。据分析,如果乌军节节抵抗,哈尔科夫北部工业区发达的供排水管网系统和地下通道,将有利于持久抵抗,因为进攻方进攻任何一处阵地,防守方都可及时予以兵力、火力支援。即使一处阵地失守也无碍大局,主要道路间有多条小巷相连,便于快速疏散,这就好比军舰的水密隔舱,一舱乃至多舱进水并不会让船沉没。

但对乌军不利的是,俄军不止攻击哈尔科夫,目前他们对邻近的苏梅尔攻击较为顺利,至24日17时,俄装甲集群已进入该市,如果能迅速巩固战果,他们会轻易地向东南发展进攻,对哈尔科夫西面形成威胁,与从东北面过来的部队形成合围。

需要指出的是,哈尔科夫城内一家冶金厂已打出标语“把铁水灌到敌人喉咙”。在这种口号下,乌克兰人的斗志似乎并不一般。乌克兰《事业报》去年曾报道,乌克兰国民近卫军少将雅罗斯拉夫·斯波达尔当时称赞过哈尔科夫的驻军罕有酗酒现象,部队士气较高,许多人甚至自备武器参加。不过,据德国《明镜周刊》报道,乌国民近卫军有众多国外雇佣兵,他们普遍比乌克兰人更具反俄情绪,因此作战更加凶狠。

从历史上看,哈尔科夫多次在乌克兰历史上扮演“风向标”的角色。1918年,当德国干涉军在基辅扶持起乌克兰盖特曼白卫政权,乌克兰者便在苏俄支持下建立以哈尔科夫为首都的红色政权。20世纪20年代,哈尔科夫一度是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首都,具有很高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继承原苏联近25%的工业产能,但基本在以哈尔科夫为中心的东部地区,如果俄罗斯将其占领,所谓将乌克兰“非军事化”也事实上达成了。

不仅如此,如果哈尔科夫为俄罗斯及其支持者控制,那意味着他们进可以直取基辅,退也可在此另起炉灶,形成幅员辽阔且经济能自立的“独立政治实体”。即便未来进入乌克兰国体的政治谈判中,“掌握哈尔科夫的人”将是谁都不敢怠慢的“主角”。

当地时间2月24日清晨,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乌克兰东部展开军事行动。普京说,这样做是应对来自乌克兰的威胁,他还警告其他国家不要插手干涉,“俄罗斯的军事行动只是对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在俄罗斯打响军事行动后,美国总统拜登宣布将和盟友一起讨论,拿出一份针对俄罗斯的更严厉的制裁计划。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则表示,“欧盟将就俄罗斯在乌克兰的侵略行为对俄罗斯实施大规模和有针对性的制裁”。

《华尔街日报》称,欧洲多年的相对和平使北约没有明确的使命,而俄罗斯对乌克兰的军事打击,使北约有了新的目标。

那么,俄罗斯能完成自己的军事目标吗?美国及北约将对俄罗斯展开怎样的“反击”?

普京在全国的电视讲话中说,那些反对俄罗斯在顿巴斯地区采取行动的人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后果”。他还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回家。

几乎在普京发表讲话的同一时间,有媒体报道称,乌克兰首都基辅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听到了几声隆隆的爆炸声。

据有关人员描述,是基辅的两个机场成为俄军导弹和无人机袭击的目标。人们听到的一些爆炸声,是乌克兰军队向无人机发射的火箭弹。俄罗斯军方瞄准的目标,大多是机场防空系统,以便为以后的空袭扫清道路。

最新的消息是,北京时间19点左右,据乌克兰国家边防局消息,俄军正在突破基辅州防守。

他说,乌克兰政府在全国实施了宵禁,敦促人们保持镇静,待在家中。“不要惊慌。我们很强大。我们做好了万全准备。我们能战胜任何人,因为我们是乌克兰。”

俄罗斯《观点报》24日报道,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俄武装部队不会袭击乌克兰的城市,高精制导武器只打击军事目标。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和航空设施,都将因俄高精确武器打击而瘫痪。

俄方称,乌克兰空军和海军的有生力量已经被摧毁。报道称,对乌克兰关键军事基础设施的所有目标进行了大规模的导弹和火炮打击,包括机场、军事基地、仓库、防空设施。特别是,在哈尔科夫的乌军第92旅的军事仓库、敖德萨的防空系统、马里乌波尔附近的军事设施等处都发生爆炸。

俄罗斯空天军部队还对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附近的乌军第25旅和第93旅的基地发动了空袭。

结合乌克兰媒体和俄罗斯媒体的报道看,俄军在24日发动的第一轮打击,主要针对就是乌克兰各地的军事设施,例如防空部队、空军基地和指挥控制系统。

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24日表示,莫斯科将随时向联合国安理会通报顿巴斯的行动,而占领乌克兰不在计划中。他说:“这一特别行动的目的是保护遭受基辅政权虐待和种族灭绝长达8年的人民。为此,我们将努力使乌克兰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

面对俄军如此之快的推进速度,泽连斯基等乌克兰领导人已经毫无办法。24日当天,乌克兰宣布与俄罗斯断交。

据乌克兰媒体报道,泽连斯基的一位幕僚告诉记者,乌克兰将用人民战争,击退俄罗斯的攻势。

泽连斯基则呼吁愿意保家卫国的民众可以勇敢站出来,政府将配发武器。乌克兰国防部长说,任何愿意且能够扛起武器的人,都可加入守卫国土部队的行列。乌克兰警方则表示,将向配发武器。

乌克兰军方表示,乌军已在东部大城哈尔科夫附近一条道路上摧毁4辆俄军坦克车,在卢甘斯克一座城镇附近击毙50名俄军。在乌东部,乌军还击落第6架俄国军机。

俄退休上校、军事专家维克托·利托夫金称,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的行动,是一次“强制和平的特种行动,将正在发生的事情称为战争是错误的”。

他认为,双方都没有宣战。“首先,我们没有对乌克兰宣战,乌克兰也没有对我们宣战。其次,这是一个特种行动,我称之为逼迫乌克兰和平。乌克兰的军事设施和军事基础设施遭到袭击,以便阻止其炮击顿巴斯地区的平民。”

而俄罗斯强调的,“实现乌克兰去军事化”,从多方解读来看,就是让乌克兰丧失军事能力,尽量减少平民伤亡。根据俄罗斯方面所述,这一轮的军事行动目标,就是打掉乌克兰的所有军事资源,尤其是进攻性武器,使其丧失抵抗能力。

这就包括乌克兰军队的各种导弹,战斗机、坦克装甲部队以及各类防空力量,比如反坦克部队,甚至海军等等。

那么如何实现,在攻击中只打武装力量,不误伤城市的居民楼、电厂、交通设施等民用资源呢?

从目前的战况来看,俄罗斯主要靠的是精确制导武器,包括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以及战机携带的精确制导弹药。

比如,俄罗斯军方“伊斯坎德尔”战术弹道导弹,这种导弹打击精确度非常高,而且还有一定的变轨能力,很难拦截。因此,在打击乌克兰机场和防空设施方面,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

另外,俄军还有可能动用了类似“口径”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这种武器的打击精度也很高,而且射程在1000公里以上。

从多段流传于互联网的视频显示,在俄罗斯发动的这场闪袭中,出了上述两种武器外,俄军还使用了包括KH-31P反辐射导弹、P-500巡航导弹等多款现役主战精确打击武器,击中了乌克兰方面的雷达站,以及多处机场。

这些精确制导武器打掉乌克兰防空设施后,为俄空军战机的空袭铺平了道路。而且,从这次军事行动看,俄罗斯方面对乌克兰的军事设施位置、军事力量部署都非常了解,第一波打击,就基本摧毁了乌克兰的反击能力。

目前,美欧国家虽然在口头上表态批评俄罗斯,仍在商量制定对策。外界预测,即将出台的对俄制裁措施将偏重在经济和金融层面。

美国总统拜登表示,“俄罗斯选择一场有预谋的战争”,俄罗斯将为这场攻击带来的死亡与破坏负责,世界会追究俄罗斯的责任,美国与盟友与伙伴将以一致且果断的方式做出回应。

有一点是明确的,从美国发出“战争预警”的第一天,拜登就明确表态,不会派兵到乌克兰,与俄罗斯展开战争。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4日敦促俄罗斯立即停止“可能是本世纪初以来最严重的战争”,他称俄罗斯的军事行动不仅可能对乌克兰造成毁灭性的伤害,对俄罗斯来说会是悲剧性的,并且这将为全球经济带来无法预见的影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杨希雨告诉“补壹刀”,俄罗斯今天的举措其实在意料之中。从俄罗斯杜马2月15日通过决议、呼吁普京承认乌东两地为“独立国家”,到普京2月21日晚正式宣布承认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并下令军队进入履行“维和职能”,紧接着俄罗斯2月22日与上述两个“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再到如今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这都是层层推进、有迹可循的。

杨希雨认为,俄罗斯这一连串行动有两个目标。第一是确保两个独立的“共和国”能真正站得住脚,彻底摆脱乌克兰的控制;第二则是,让乌克兰实现“去军事化”。这样既能让这两个独立出来的“共和国”绝对安全,也能一劳永逸地解决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也正是为了实现这两个目标,俄罗斯采取了“先发制人”的打法:这次“特别军事行动”不仅针对乌东地区,还扩展到了基辅等多个乌克兰重要城市。这样一来,俄罗斯能够在乌克兰还未于东部两个“共和国”动手反击之前,打掉其还手的可能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对“补壹刀”表示,在俄罗斯眼中,与美国、北约关系越靠越近的乌克兰显然是一颗定时炸弹。因此,无论是此前承认乌克兰东部两地独立,还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对俄罗斯而言都是“拆弹行动”。

那么,在俄罗斯对乌克兰进行“特别军事行动”的过程中,能否避免平民伤亡呢?

崔洪建认为,从俄方的打击目标来看,的确是以非平民目标为主,这表明俄方仍将军事视作达到政治目的的有限手段。尽管如此也很难排除军事打击带来的连带伤害,尤其是一旦乌军采取反击、战火扩大,可能造成平民伤亡的风险会大大增加,对非军事目标的连带伤害也会更大。

军事专家宋忠平也称,尽管“去军事化”从战术层面解释是“让对手丧失军事能力,尽量减少平民伤亡”,但军事冲突和战争是无法完全不伤及平民的,只能说尽可能减少伤亡。

目前,美欧等西方国家正在加紧研究制定对俄新一轮制裁措施。此前,美国和欧盟曾威胁要将俄罗斯踢出SWIFT(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这次,俄罗斯会被踢出SWIFT吗?如果美欧真这样做,俄罗斯能承受得了吗?

崔洪建称,美欧对俄罗斯的制裁接下来无疑会加码,尤其是在金融领域,会加大制裁力度和打击范围。但是,现在还没到将全部制裁手段都拿出来的时候。将俄罗斯踢出SWIFT这一招固然对俄罗斯伤害很大,但同样也会让美欧不好过。所以,西方暂时不太可能这么做。

即便真到了这一步,杨希雨认为,在短期内,俄罗斯应该也可以承受。原因有二:

第一,普京在这次行动之前,就下了一招“先手棋”。早在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为应对美欧制裁,俄罗斯就建立了自己的金融信息交换系统,2018年起俄罗斯全面开启“去美元化”。这些措施虽然不能完全弥补被踢出SWIFT的损失,但可以部分减缓由此造成的冲击和断裂。

第二,美欧一旦对俄罗斯关闭SWIFT系统,自身也会比较痛苦。俄罗斯在全球能源出口中占据重要地位,石油、天然气就不用说了,俄罗斯还是全球第二大原铝生产国。如今,油价重回“100美元时代”,天然气价格跳涨,铝价冲上历史新高,大宗商品价格的暴涨无疑会加重美欧通货膨胀压力。

美国总统拜登在宣布对俄第一轮制裁时坦言,“捍卫自由和民主从来都不是没有代价的”。实际上,拜登也清楚,美国通货膨胀已经创下40年新高了,对俄制裁势必会让美国物价继续攀升,让美国老百姓继续过紧日子。欧洲也是同样的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美欧真将俄罗斯踢出SWIFT,相当于将美、欧、俄三方都拉入了一场比赛,就看谁能抗得更久、熬到最后。

在杨希雨看来,就算美欧将所有制裁全部砸上去,包括祭出将俄罗斯踢出SWIFT这张王炸牌,俄乌局势短时间也不会发生逆转,指望苏联解体的场景会在俄罗斯重现更是天方夜谭。

至于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会如何收场,崔洪建认为,这既要看俄罗斯是否达到想要的目标,也要看接下来西方的反应。这将是一个多方全方位角力的长期过程。

杨希雨则认为,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这场“特别军事行动”仍处在一个或者软着陆,或者被继续扩展的十字路口上。如果俄罗斯达成了目标,确保乌克兰东部两个“共和国”彻底脱离乌克兰,且没有遭到乌克兰以及美欧的强力军事反击,那么这场“特别军事行动”可能会“软着陆”。反之,如果乌克兰拿到美欧的大批军火援助,继续与俄罗斯死磕,与此同时,西方对俄祭出极为严厉的制裁,那么,这场“特别军事行动”的范围或将继续扩大。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