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相声的朋友知道,从相声的传统来说,说相声是必须要穿大褂的。不过这个传统在后来有一段时间被抛弃了,很多相声演员开始穿上了中山装,甚至是西装说相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很久,好像直到像德云社这样的相声团体火爆起来后,才又把大褂带回了相声舞台。如今观众会有感受,如果看相声演员在舞台上不穿大褂,会感到很别扭。

德云社有位相声演员叫郑好。他学说相声的时候也是不流行穿大褂。后来年轻演出的时候,他突然觉得要穿上大褂表演。也正是这个决定,让郑好成为了当年沈阳第一个穿大褂表演的相声演员。据说这在当年相声同行里还遭到了很大的非议。有的人觉得穿大褂说相声就是哗众取宠,多此一举。甚至有的人说只有死人才穿对襟的衣服。

同行的议论是后话,郑好在穿大褂这个问题上首先遭遇的是找不到会做的人。德云社郑好第一件大褂,找了很多地方没人会做,一老太帮他圆梦。那时郑好确实找了很多裁缝铺,但没有人会做。后来终于找到了一位老太太,她说自己确实会做,但是30年没做了,不知道手艺有没有忘记。

找到了会做的,郑好开始买布料,买了一块满意的布料,做成了穿上感觉非常不错。

一件大褂的波折让郑好能铭记终身,他没有想到穿个大褂会引起这么多的口舌。其实一件大褂引起的是非并不是大褂本身的问题,而是代表了变革与旧有习惯的斗争。

其实穿大褂本身就是传统,只不过后来被异化了而已。回归传统在相声界都这么难,足见相声曾经的没落绝对不是天灾,而完全是人祸。

所谓人祸就是当初相声界很多人不愿变革,不愿改变,只是想墨守成规,只想平安地混下去。

所以从这角度来说,喜欢相声的观众真的应该感谢郭德纲和德云社,因为是郭德纲带领德云社改变了相声界的情况。如今德云社所有演员上台表演都必须穿大褂,德云社还有自己专业制作大褂的机构,叫德云华服。当然德云社给相声界带来的生机和转变不仅是让相声演员穿上大褂,和观众习惯看相声演员穿大褂这么简单。

更重要的是郭德纲带领德云社让观众重新回到了小剧场,重新开始关注相声。同时让更多的年轻人开始知道相声,了解相声,喜欢相声。没有关注和喜欢就不可能有发展,有问题肯定要解决,但如果是发展中必须的经历问题,那么就大可不必如临大敌。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发展又要解决改善问题,这就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德云社开创了相声演员回归穿大褂的先河,郑好则成为了当年沈阳地区相声演员第一个穿大褂的。若干年之后,郑好和德云社结缘,这也许就是冥冥之中的注定,理念相投的人肯定会有交集的那一天。

如今已经不会出现相声演员穿大褂被议论的事情,也不会出现很多地方都不会做大褂的状况。就是不知道当年帮郑好圆梦的那位老人家是否还健在?时间如流水,会冲刷掉很多岁月的浪花,但真正美好的记忆和感情则会长久留存在人们的心中。

作者 admin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