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益农镇群围村,粉墙黛瓦,芳草萋萋,一排排民居井然有序,一方方农田硕果累累,一条条河流清波荡漾,宛若一幅江南水乡水墨画。跃然眼前的画面,满足了人们对美丽乡村的所有想象,也是人们期待中的村庄模样。
谁能想到,13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负债累累,矛盾错综复杂,群众不断,名副其实的贫困村、落后村。也正是因为穷,被人戏称为“穷围村”。
2006年,时任杭州紫香集团副总经理的郑剑锋临危受命,毅然辞去了公司高管职务,放弃了年薪15万元的待遇,作为“空降兵”“救火员”,担任起群围村的支部书记,担当起带领村庄致富的重任。
上任伊始,他就向村民作出了“一年变样,两年脱贫、三年大变样”的承诺。思路开阔,敢闯敢拼的他,为盘活原村委办公房闲置土地,积极争取多方资源,筹措资金90余万元,建起了标准厂房,并进行公开招租,一下子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91.4万元,使村庄发展掘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立足挖掘土地潜能,通过村集体租赁承包、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带领群围驶入发展快车道。十余年来,群围村集体资产由338万元增加到9653万元,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幸福村,这是郑剑锋交给群围百姓的“答卷”。
郑剑锋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重要考场,面对重重困难,他毅然立下“做不好就辞职”的“军令状”,仅用9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全村全域整治提升工程,一步一步把美丽乡村的宏伟蓝图变为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美好实景,整治力度、工程进度位列全区第一。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郑剑锋既是设计师,又是施工员。一有时间就往施工现场跑,面对面了解真实情况,反映问题不管大小,都协调解决,以自己的言行带动干部扑在一线、干在前沿。在村庄环境整治上,他下足“绣花功夫”,对全村684户农户因户制宜制定整治标准,坚持一步一步走,一米一米看,一户一户整,全力打造全域美丽先行区,干净整洁、靓丽有序的美好环境成为群围闪亮的“金名片”。
他思路开阔,观念超前,探索打造基层治理“智慧小脑”,通过安装覆盖全村的实时监控系统,架构GIS地理信息系统、“村民有话说”系统、“垃圾分类”监管系统、“视频巡查”系统、“一键式”信息发送反馈系统,努力实现村民办事不出门、问政不出门,为村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作出了有益探索。
闪着光亮的“金子”总是备受瞩目,这些年,不少企业向郑剑锋抛出过“橄榄枝”,但他都一一拒绝。
因为在他的心里,群围百姓是放不下的牵挂,他的使命就是带领群众迈上幸福之路。村书记的舞台虽然不大,报酬虽然不高,但能在组织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拼搏奋斗、发光发热,是他不变的志向和追求。每天清晨准时到村里转一转,“巡查”全村环境卫生状况的同时和百姓拉拉家常,是他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习惯。
他始终践行“能到现场就不在会场”的工作作风,俯下身子,沉入一线为民解忧、为民办事,“5+2”“白加黑”是他的工作常态。心中有民民恒敬之,在去年征迁工作中,他一遍遍地入户走访,协调问题,帮助村民解决实际问题。在一次次与百姓打交道中,郑剑锋“一诺千金”的办事风格也已深入人心,很多“老大难”和“硬骨头”都被他提前攻下,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群围征迁速度”。“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我要做群围百姓的‘定海神针’。”这是郑剑锋的理想信念,也是他付诸实践的使命担当。
在群围,说起郑剑锋,总能听到这些发自肺腑的赞誉。日升月落,春去秋来,一心为民、实干担当,构成了他的漫长岁月,也点燃了群围百姓的幸福之灯。
这位把初心和使命镌刻在强村富民征程上的“领头雁”,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一切平凡的工作都能造就不平凡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