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农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村书记作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领头雁”,选准育强用好尤为重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选好一个人,往往能盘活一个支部,达到振兴一个村的效果。选准“领头雁”,应当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选拔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人员,应当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应当具备团结带领农村党员群众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能力素质。要扩宽视野选人,打破职业、身份、地域界限,统筹各方面优秀人才资源,注重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优秀退役军人、村医村教中选拔,大力推进“人才回村”行动,为村书记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选准是基础,育强是关键。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对“领头雁”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选优配强的前提下,更应该下足功夫育强“领头雁”。提升“头雁”本领,要注重教育培训,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分层级进行精准培训,既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又提升发展经济、带头致富以及服务群众能力。注重指导帮扶,安排乡镇驻村领导、离任老村书记开展“一对一”帮带,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帮助适应角色,打开工作局面。注重“雏雁”培养,积极探索构建村书记选拔培养长效机制,彻底破解选拔培养难题。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推动乡村振兴各项政策措施落实落地,就要鼓足“头雁”干劲,不断激发“头雁”动力。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多管齐下管好用好村书记队伍。要建立村书记责任和权力清单,划定权力“边线”、容错“底线”、违规“红线”,推动“头雁”知责明责、担责负责。要强化待遇激励,探索报酬待遇正常增长机制,畅通村书记进入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公务员队伍渠道,充分调动“头雁”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注重示范带动,挖掘选树先进典型,突出榜样引领效果。要多元化关心关爱,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走访慰问、健康体检,解决生产生活难题,激发干事创业热情。(作者:姜昱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