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了二战后、冷战和后冷战三个时期的安德鲁·马歇尔,或许是美国最后一个传统型战略大师。
武侠玄幻小说里,每个门派都有几个神秘“老怪物”。平时不现世,偶尔露峥嵘。就像张无忌碰到的少林三大神僧,或令狐冲有意结交的梅庄四友。
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就有这么一位“老怪物”去世了:据美国媒体当地时间26日报道,美国国防部“战略大师”安德鲁·马歇尔去世,享年97岁。
安德鲁·马歇尔这个名字在国内有不少人知道,人称“最后的武士”。耄耋之年了还不退休,而且在美国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一坐就是40多年,这就是个职场传奇。
更神秘的是他从事的工作。作为美国防务政策的主要架构师,他对于美国国防政策有巨大影响,他的朋友、门生遍布美军高层,他也因此被称作“战略大师”。
虽然安德鲁·马歇尔就是江湖中传说的“老怪物”,但外界对他的工作仍知之甚少。他是怎么起家的,“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到底是干什么的,美国的战略大师们又是怎么一回事,值得讲一讲。
安德鲁·马歇尔是经济学硕士出身,在国防战略方面,基本算是自学成材。走“野路子”的好处是,只要有合适的时机,就能自创武功,开山立派。
二战结束后,马歇尔在兰德智库工作。在这里打磨了20多年,并开始与军事亲密接触。50年代他曾受邀评估如何提高美国核轰炸机队的作战效率。
他的结论是:人们常常把重点放在不同机种搭配和载弹量上,这是错的。重点是飞机基地与目标地之间的距离等空间、时间因素。
因此,他建议淘汰其他轰炸机,只保留B-52。他的建议应该是被采纳了。后来一说美国轰炸机,大家都知道是B-52。
马歇尔的研究方向不止是兵器搭配。尼克松刚上台时,对情报工作很不满意——尼克松后来在水门事件中表现出了对情报强烈的好奇心,让马歇尔找原因。
马歇尔对情报部门的材料进行了比对,发现NSA(美国国家安全局)给总统的报告最好,中情局最差,特别是关于国际形势的情报一塌糊涂。
再深入研究,他发现虽然中情局局长由总统任命,但局里的人对白宫并不怎么敬畏,特别是那些掌握实权的中层技术干部。
马歇尔就此成为把组织行为学运用到军事和敏感部门的第一人。他进入尼克松时期的国防部后,就担任了净评估办公室的第一任主任。
这个位置从来没有被人撼动过,从尼克松到奥巴马,马歇尔服务了8任总统和13位国防部长。直到2015年他退而不休地把主任位置让给了吉姆·贝克,目的大概也是为了“传帮带”。
马歇尔待了40多年的“国防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在这个位置上他被称作顶级战略大师?
美国五角大楼大致分为六大部门,有国防部长办公室、海军司令部、空军司令部、特战司令部等等,下面还有若干二级部门。“净评估办公室主任”就是直属国防部长办公室的二级部门,只对部长负责。
这是净评估办公室的职能决定的。所谓净评估,有多种定义,但美国军方有意不统一出一个定义来,意思是鼓励创造性的研究方式。但大致来说,净评估是指以军事博弈的最终结果为唯一标准,尽可能使研究接近这个标准。
评估分为战略层面净评估和联合净评估两部分。战略层面净评估是拿美国及盟国与潜在对手的国防安全机制、综合资源进行比较,寻找最优应对方案;联合净评估是就不对称作战、兵力投放风险等进行评估。当然,这两个部分经常重叠,因为不可能靠单一指标找到答案。
有评估就有应对方案。这些方案通常意味着美国军事资源的调整,这当然是高度机密。
因此,净评估报告从来不公布,只有总统和国防部长能够看到全文。有些不太敏感的研究,也会与外部厂商合作,有时候也用来与国会沟通解释。人们通常就是通过这些外部能接触的研究报告,推测出了净评估办公室在做些什么。
除了马歇尔这样的“神人”,净评估办公室的人也不是隔绝于世。净评估办公室出身的赖利·西奎斯特,奥巴马时期曾担任众议员。不知道这是否有助于让众议院的同行深入了解国防预算。
虽然马歇尔的工作细节不大可能被外界知晓,但可以肯定,他对美国上哪些国防项目的发言权远比国会大。
冷战期间,苏联远洋海军崛起,上面要求各有关部门研究美国海军怎么保持优势。净评估办公室的结论是,美国要重点发展核潜艇、精确制导,海上远程兵力部署投送。
这三个方面会让苏联花大钱,而且花了钱也赶不上。迄今这三样仍是美国海军的主要保证。
一些信息表明,净评估办公室是美国重返东亚的鼓吹者。这里面一定也有马歇尔的影子。
早期美版的战略大师有英国人的影子。1904年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发表《历史的地理枢纽》,提出了地理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二战期间,耶鲁大学教授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受麦金德启发,研究西半球的防御政策,他后来被称作美国的“围堵政策教父”。
有了以后,伯纳德·布罗迪又提出了美国的核威慑理念,在越南战争的背景下,赫尔曼·康恩又发明了“逐步升级战略”--包括特种兵作战,这些算是其理念在美国得到应用的战略大师。马歇尔大约可以与这些人同列。
可以发现,战争或冷战时期,是战略大师产出的高峰,时代需要这样的人。而在今天,战略大师这个名词多少有些变味。美国战略研究者没有前辈的水准和权威性,而更像是意识形态型“演说家”。
从这个角度说,横跨了二战后、冷战和后冷战三个时期的安德鲁·马歇尔,或许是美国最后一个传统型战略大师。不过,他的方法论大概会和未来主义军事学派糅合到一起,被后人使用下去。
从去年12月1日上线,京酿馆到今天已经走到了第四个月,时间不长,它还是个孩子,但承蒙各位厚爱,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也有了一批死忠粉。
“爱讲故事的大政经评论”,是我们的口号。在这个口号之下,我们秉持“大政经、小切口”的故事讲述方式,每一篇文章都力求呈现环球凉热,解读国际风云,也因此在舆论场逐渐积攒了些声量。
我们想,既然读者诸君对我们的文章如此感兴趣,为何不成立个社群,把志趣相同的朋友们集合在一起,随时随地交流呢?
话不多说,想入群者复制小编微信,加就完了:jingqirensheng1990。
您只管加我微信,我只管拉您入群!“京酿馆的朋友们”,不见不散!咱们群里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